您好,欢迎来到盘古艺术网![注册] [登录]

祝君波:华人收藏事业的现状和展望

  http://www.artpangu.com   时间:1970-01-01 08:00:00    来源: 东方网   点击:

獭獭当前,在两岸文化互动和交流中,收藏文化是重要的内容和方面。它借助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便捷,已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在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2011年分藏两岸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微博)展出,珠联璧合,成为当年两岸文化交流有影响的事件。这是官方博物馆收藏合作的成功范例。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私家的收藏也具有人文的传统。名画《清明上河图》的收藏,约九百余年的历史中有两百余年由官方收藏,七百余年由民间收藏。可见私人收藏作用巨大。没有这一管道,官方的收藏也会萎缩。因为官方收藏在历史上也因为过于集中而受到更大的破坏。民间以分散、小型为特点,保存过无数的国宝。

站在2012年的时间节点,我们对私人收藏取得的成果,给予格外关注和充分的肯定。

一、当前华人收藏事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处于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五次收藏高潮。

而且借助全球化、信息化及交通的便捷,在全球范围调动资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次收藏高潮分别为:北宋、明中期、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民国(尤其是1927―1937年)和改革开放时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前三次更多地体现在皇帝对收藏的重视和官方所起的作用。如宋徽宗编《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证明他对收藏的重视和藏品的质量之高。清三代更是全面的收藏,同时还推动美术、陶瓷和工艺品的创作。如瓷器、玉器、珐琅制作,都达到相当的境界。

而后两次则更多地体现民间作用力的强大。民国消除了皇帝,民间商、士推动私家收藏兴旺。以上海为例,郑重先生《海上收藏家》就收集近五十人之多。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财富的增加,收藏热也史无前例。民间层面,以广东省为例,收藏协会有四十八万会员,其中的精英正在兴办一批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而高档收藏家大批涌现,在台北有清玩雅集、中华文物学会、聚英雅集,香港有敏求精舍、中华陶瓷学会和求知雅集,大陆则涌现了数百位以收藏高端藏品为主的新一代收藏家。

(二)收藏品和收藏热由北美向东方、向港台、向中国大陆流动。

1949年以后,中华文物和艺术品通过三种方式大批流向海外,一是移民潮携带境外;二是国有文物商店合法出售;三是走私管道。原因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有丰富的藏品但大陆无市场需求。需求在欧美,旅美的华人藏家如王季迁、曹仲英,汉学家如高居翰、安思远,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股热潮先是转向香港,后是台北市场兴盛起来。这是华人收藏的两个重镇,尤其在佳士得(微博)、苏富比(微博)两大甩卖公司先后进军香港和一度进军台北后,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这几年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文物大批回归它的祖地中国大陆。今年,中国拍卖协会张延华会长说,近些年约有十万余件文物由海外回流中国拍卖。其中包括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宋米芾《研山铭》、宋黄庭坚《砥柱铭》、宋曾巩《局事帖》等顶级的文物。

今年6月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发布《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统计了大中华区的拍卖总计为975亿元,其中中国大陆826亿占84.75%,港澳台148.68亿占15.24%,可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大中华区艺术品拍卖总量和艺术品交易总量两个重要指标位居全球第一。

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589亿,增长177%,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达到935亿,同比增长66%,再创历史新高,位居世界第一。

据国外统计,2011年我国艺术品拍卖975亿元占全球42%,达到世界第一;美国占23%,名列第二;英国占19%,名列世界第三。

统计还显示,中国艺术市场年度交易额以138亿欧元占全球总额的30%,首次超过美国名列世界第一(美国以134亿欧元占29%名列第二,英国以101亿欧元占22%名列第三)。

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热、收藏热的兴起,大中华地区已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地。

(四)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随着收藏热的推动和投资价格的节节攀升,在全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兴盛时期,日本在国际市场收藏西方艺术的热情高涨,加上欧美本身的藏家实力,当时梵高等印象画派,毕加索等现代派的藏品被拍出了高价,独领世界风骚。它显示的不仅是价格,而是西方文化的软实力。

1.2012年一条惊人的统计报告发布,打破了西方艺术家一统天下的格局:

根据法国Artprice的统计,“2011年全球十大最昂贵的艺术家”中有六位华人艺术家,分别是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傅抱石和李可染。排名全球前五的第一张大千5.1亿美元,第二齐白石4.5亿美元,第三安迪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双龙
分享到:
网站合作:web@artpangu.com 艺术资讯/展览投稿:info@artpangu.com 拍卖资讯:pm@artpangu.com
Copyright ©2010-2013 盘古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4402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6487号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