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盘古艺术网![注册] [登录]

从“李夫人对影摹竹”说起--张大力的蓝晒艺术(2)

  http://www.artpangu.com   时间:2018-09-12 17:46:18    来源:新浪   点击:

  张大力《荒野之灵-1》Soul of the Wild Grass-1 画布蓝晒,Cyanotype Photogram Mounted on Canvas 35×100cm 2009

  

张大力《荒野之灵-2》Soul of the Wild Grass-2 画布蓝晒Cyanotype Photogram Mounted on Canvas 35×100cm 2009

  张大力《荒野之灵-2》Soul of the Wild Grass-2 画布蓝晒Cyanotype Photogram Mounted on Canvas 35×100cm 2009  显然,蓝晒技法在张大力那里也试图与自然对话,用光而非画笔去记录自然物的形态意象。有的言说平铺直述,细节部分也有巨细无遗的自然主义特征,采用文学中“赋”的手法。“野草之魂”系列的植物种类是我们常见的,不过也是最容易忽视的。日常可见中的枯枝败叶,冬季之前已进入死亡,它投到蓝晒的影像中,留下精干坚挺的“躯体”。也像某些正负片。曾经开放的毛絮没有完全丢失殆尽,它们点缀着枝干,灿若繁星。艺术家以摄取野草影子的方式,摄取了野草的灵魂。这种艺术性的投射方式,使无名的野草在摄影技术中以另外的灵晕得以展现。可以试想,如若将之放大,给予主流气质的宏大阵势,那又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姿态。形象的放大和缩小,批判了主流和非主流的概念。就像小说家描写小说世界中的上校,起因不是因职业的特殊,而是人性的判断。同样,平凡世界中的物性判断,再渺小的生物也五脏俱全。这是创作表达的责任。在摄影史上,英国科学家约翰·赫歇尔实现了硫代硫酸钠定影的方法,定影后呈现了深浅不同的蓝。由于艺术家不满于只表达树木的形象,在之后的时间又尝试了人的介入。它们是现时代的形状,日常生活中的模样和工作、人使用的工具、世俗的姿态,这里借助说明、摹写、记录的方法在早先汉代时期的画像砖那里,就能追索到“互文”的关系,以线造型的“阳刻”和块状凿刻的“阴刻”。画像砖用来为皇家贵族装饰陵墓,蓝晒法装饰了现代生活。

  

张大力《生活-2》Life-2 纯棉布蓝晒 Cyanotype Photogram Mounted on Fine Linen 240×280cm 2011

  张大力《生活-2》Life-2 纯棉布蓝晒 Cyanotype Photogram Mounted on Fine Linen 240×280cm 2011  二、现实主义的无端性

  画面自身竭力表达诗性特征,这是它最初和最后的形象。当下要提及艺术家的松树和人物系列。梅兰竹菊的形象容易联想到作品援助了传统符号,松树不像竹子那样,个体的形态在绘画行列中早已独当一面。松树作为单元图像,要从唐代李思训那里找起,属于金碧山水一派,形象超级写实,兼工带写。还有后来的小李将军李昭道。“二李”多是近处山石树木,中景藏着楼阁台榭和车马人物,远处江帆小船,最后伸向无边的缥缈或云雾萦绕。顺便提及更早的隋代展子虔,(传)他的人物画《授经图页》已经关注土壤杂草的形态了,画中儒生闲坐在草地上,周边杂草的形态是单线勾勒的,还有墨色苔点,也与现代摄影的现实风格产生视觉上的“互文”。

  

张大力《松树》Pine 亚麻布蓝晒Cyanotype on canvas 174×111cm 2016

  张大力《松树》Pine 亚麻布蓝晒Cyanotype on canvas 174×111cm 2016

  

张大力《竹子》Bamboo宣纸蓝晒和墨水Cyanotype Photogram Mounted on Rice Paper and Ink 136×68cm 2013

  张大力《竹子》Bamboo宣纸蓝晒和墨水Cyanotype Photogram Mounted on Rice Paper and Ink 136×68cm 2013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青绿绢本设色 纵101.9cm 横5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青绿绢本设色 纵101.9cm 横5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松树在蓝晒作品中,细枝末节逃逸不掉自然的影子,它像是一种见证,甚至自然物生长的记录。绘画可以剔除或者必须剔除作者不想表达的形态,取舍得当,填补“胸中之竹”。蓝晒有点反绘画的意味,在创造影像符号的期间,事物本身即是取舍,或者没有取舍。如果不做改造,其大小、高矮、肥瘦是否介意全部填入画面,这种想法是令人担忧的。但也是蓝晒具有突破性的一面。影子打破了事物分级的学院观念,在那虚幻的镜像中,没有什么是主导的、可观赏的、历史的,它的性质不构成产生分辨的条件,甚至在记忆中也被忽略,却又始终存在。影子没有形状。在过去,“形影单只”在古诗中凭吊,感叹时间的流逝:物是人非。在西方印象派中,影子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光相应的无限色彩。这是蓝晒的对象——影子的特殊之处。既然影子没有观念上的可分辨性质,那么就其“形状”再说回取舍的问题。绘画的虚构性大于自然属性,而蓝晒恰好相反,它复刻,对形状的摄取一览无余。对象是影子,留心一下观察夜间投到墙上的暗影,建筑的轮廓在城市的街灯下延伸。艺术家换了工具,以光为画,以日为笔,就像月夜下竹叶打在窗纸上的魅影。摄影术蓝晒法改变了古老的绘画传统,但并未丢掉其美学精神,我们是:虚无。师法自然,这种古人的无端思想,呈现到布面,装饰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消费与观念。应该提及的是,艺术家作品中的松树皆取自本地,它们显现北方植被的干燥、硬朗和雄健,整体来说,它们没有那么茂盛盈润的形状;而竹子也是细瘦的,不比南方的那般繁茂和粗大。但它们的枯润、疏密、粗细、黑白、长短等特征,在画面的布局设计中,也顺势了美学上的位置经营。图像呈现着一幅画的全部,却又止于呈现物象的特性,或止于呈现一种气息的全部。绘画的点到为止,留一些魅性的记忆。由于只是蓝色,以深浅的区分来表现影子的空间质感,画面其实并无刻意表现植物的属性,就像画像砖的拓本,但线条与块面之间的关系,却决定了事物的本质形态。使看上去的模样,就是自然的形象,于是我们联想传统美学。格式塔心理学所讲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因此,蓝晒作用中的记录、证据甚至留念作用,并不属于真实,现实主义画面上细枝末节的一览无余,映射着古典美学——虚无的体现。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霏霏
分享到:
网站合作:web@artpangu.com 艺术资讯/展览投稿:info@artpangu.com 拍卖资讯:pm@artpangu.com
Copyright ©2010-2013 盘古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4402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6487号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