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永忠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国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门艺术从远古时期走来,携带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战国时期的帛画,从秦汉的壁画到魏晋南北朝的卷轴画,再到唐宋元明清的鼎盛时期,国画始终与时代同行,反映着社会风貌、思想观念和人们的审美追求。
画家们以毛笔、宣纸、墨汁和颜料为工具,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他们通过线条勾勒、墨色渲染和色彩点缀,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融入笔端。国画的魅力在于其超越具象的抽象美和含蓄美,为观者打开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一、国画当代发展的隐忧
市场繁荣下的乱象
近年来,国画市场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从交易额来看,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数据,2019年国画市场总交易额突破 21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 10% 。在2021年,中国国画市场规模达到27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到了2022年,国画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300.3亿元人民币,虽部分数据因统计口径差异略有不同,但整体仍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国画整体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乱象。人为炒作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不良商家和投机者为了谋取暴利,将一些艺术价值不高的国画作品大肆炒作,通过虚假宣传、操纵拍卖等手段,抬高作品价格。这种行为误导消费者和投资者,也破坏了国画市场的正常秩序,使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这种价格虚高的现象阻碍了国画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市场上充斥的泡沫一旦破裂,将给整个行业带来重创。
随着国画市场的升温,赝品制作也日益猖獗。这些赝品不仅在材质、技法上模仿真品,甚至在题款、印章等方面也做得惟妙惟肖,让许多专业人士都难以辨别真伪。赝品的流通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国画艺术家的声誉和权益,扰乱了国画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
创作面临的瓶颈
当今社会节奏快速,许多画家为求速成,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钻研。他们的作品缺乏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只是简单地模仿前人的技法和风格,无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些画家在创作时,只是机械地照搬传统的绘画样式,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作品与时代脱节,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还有许多画家在创作时,缺乏创新意识和个性追求,往往跟风模仿一些流行的绘画风格,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独特的艺术辨识度。让人感到审美疲劳。
二、国画发展路上的挑战与机遇
文化碰撞带来的考验
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给国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西方绘画观念强调科学理性,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追求光影、色彩和形体的完美结合,与国画注重写意、追求意境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西方绘画的技法也对国画的传统技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技法在表现物体的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国画创作者的关注。一些人在学习国画时,过度追求西方绘画技法的运用,忽视了对国画传统笔墨技法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国画作品的笔墨韵味逐渐减弱。例如大量运用素描的明暗关系和光影效果,忽略国画线条的表现力和墨色的韵味,整个作品看起来就像是用中国画材料绘制的西方绘画,失去了国画应有的艺术魅力。
审美观念转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多元文化的交融以及各种新兴艺术形式纷纷涌现,人们的审美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现代观众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追求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相比之下,国画传统的审美观念较为含蓄、内敛,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对部分追求直接刺激和快速满足的观众来说,可能显得不够吸引人。
在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传统国画题材和表现形式逐渐失去了市场。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虽然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但表现形式相对传统,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追求。而具有现代感和时尚元素的当代艺术、数字艺术等时常受到观众的青睐。审美观念的转变加剧了国画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提醒国画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变革,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新时代带来的机遇
文化自信引领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国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国画发展,各地举办展览、研讨会和培训活动。国画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追求。各地纷纷举办国画展览、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为国画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了解和欣赏国画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国画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对国画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不断高涨。国画不再是艺术领域的小众爱好,它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一种时尚文化追求。许多学校将国画鉴赏纳入美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社会上也涌现出了不少国画爱好者团体和组织,他们举办展览、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国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赋能艺术
在传播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使国画作品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艺术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艺术网站等平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球观众,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反馈。同时,线上展览、直播教学等新兴形式的出现,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艺术体验。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国内外优秀的国画作品,了解国画的创作过程和艺术魅力。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国画作品的意境,增强了艺术的互动性和沉浸感。在不少大型艺术展览中,主办方结合多媒体投影、互动屏幕等设备将国画作品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画家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的艺术内涵。
四、国画未来发展的路径
深化传统积淀
传承是发展的根基。我们应多举办国画技法、知识的培训,组织工作坊,邀请资深艺术家传授皴擦点染等传统技法。同时,整理和出版传统国画技法的教材和专著,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制作高清教学视频、开发虚拟教学课程,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挖掘国画背后的历史故事、哲学思想、文学典故等,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国画的创作和教学中。在创作中,画家可以以历史事件、文学作品为题材,通过国画的形式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画的内涵和价值。加强对国画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提高年轻一代对国画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开拓创新领域
应鼓励画家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从现实中汲取灵感,将视角拓展到现代都市生活、科技发展、社会热点等领域,展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画家可以创作反映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题材的作品,使国画更贴近时代脉搏,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
推动国画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是拓展国画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与时尚产业合作,将国画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家居装饰等领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产品,让国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动漫、游戏产业结合,开发以国画为风格的动漫作品、游戏角色和场景,吸引更多年轻受众,为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潜在的爱好者。
五、结语
国画的发展之路,虽布满荆棘,但也充满希望。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石,以传承经典为己任,以创新求变为动力,以多元融合为路径,共同推动国画艺术迈向新的高峰。期待国画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世界艺术之林增添一抹独特的中国亮色 。
作者简介:何永忠,笔名任柯,文化学者、艺术评论人,中国秦文研究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文化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