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爱国行动”心声
—接受甲骨文作品捐赠单位代表感言
编者按:
乙巳仲夏,惠风和畅。值此端午佳节(5月31日)之际,由中国秦文研究会联合16个协会、单位于北京“炎黄艺术馆”隆重举办了“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暨首次书法作品展、首次规模化捐赠甲骨文艺术作品、首次学术研讨会公益活动”,现场翰墨飘香,高朋满座,气氛热烈,盛况空前,整个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活动中,组织向全国14个有代表性、有影响力、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单位进行甲骨文作品捐赠,这在我国文字、文化、书法史上尚属首次,意义重大深远。
通过这次活动,旨在使大众进一步感悟到: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血脉之源、文明之始”,我们中华民族从有史以来就是“同生于一个文根、同传于一个血脉、同传于一个基因”,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倍加珍惜祖国发展强大到今天的多么不易,都应该“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稳定,自觉服从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正如中国秦文研究会贾雪阳名誉会长说的:“因为我们都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宋振豪、连辑、包俊宜、朱彦民、王德恭、魏世涛等近50位甲骨文艺术名家书家的辛苦付出,也得益于接受捐赠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现将接受捐赠单位领导和代表的感言做成专辑,面向社会发布,供书道同仁、广大读者观看和分享。
———————————————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
此次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的启动,特别是首次规模捐赠甲骨文作品,不仅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赓续中华文脉”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的切实行动,是打通古今文化脉络、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绝佳契机,而且是倡导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行动,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价值。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唯一的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我们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进,以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推动汉字文化基因与现代文明深度交融,为文化强国、民族复兴做出应的贡献。
中国古文字博物馆馆长谭文贵:
在中国秦文研究会主办的“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上,我代表中国古文字博物馆上台接受甲骨文作品捐赠,感慨万千,由衷的感言一直在我的心灵中回响。
习主席说“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改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我们今天研究甲骨文,接受甲骨文作品捐赠,这是对中国古文字博物馆发展建设最大的支持,我们将好好收藏这些作品,在必要的时候,在我们博物馆展出。
大家知道,这些镌刻着古老文明密码的甲骨,历经岁月沧桑,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历史记忆。它们不仅仅是捐赠者个人的创作,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此中国古文字博物馆向捐赠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捐赠让甲骨文找到了最适合的“归宿”,博物馆专业的保护与研究,能让更多人领略甲骨文的魅力,也能让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得到更深入的发掘。这不仅是一次藏品的转移,更是一份文化传承责任的传递。
我深感荣幸能为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播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焕发新生,继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激励更多人探寻中华文明的深邃与伟大。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宣传教育办公室副秘书长常晶:
承蒙厚爱,我们有幸获赠“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的珍贵甲骨文作品。这份馈赠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寄托着殷切的期望,令我们深感荣幸,亦觉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此次活动以“传中华文脉 赋赓续动能”为宗旨,通过展览、研讨与公益捐赠等多元形式,生动展现了文化传承的时代风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守正创新注入了全新活力,意义深远。
此次捐赠,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更是激励与鞭策。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走深走实,让中华文脉在新时代校园焕发蓬勃生机,让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在青少年心中高高飘扬,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中国首艘国产大型豪华游轮—爱达・魔都号负责人黄伟华:
今天,群贤毕至,众多全国文化艺术界的老领导、著名艺术家和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一直以来,您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赓续中华传统文化事业倾尽全力,从未停歇。您们的坚持与付出,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光辉指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恒信国旅作为行业的一员,也在不断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这些年,我们与游轮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有幸成为中国首艘国产大型豪华游轮——爱达·魔都号的主要运营单位。爱达·魔都号,这个海上的“巨无霸”,排水量达13.6万吨级,比航空母舰还要庞大,宛如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一次可容纳5000多名游客开启奇妙的海上之旅。
我们深知,游轮不仅是游客出游度假的目的地和交通工具,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绝佳平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基地。此次获赠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厚礼。我们定会精心装裱,并计划在7月15日中小学暑假开启之时,将这些作品悬挂于爱达·魔都号游轮的艺术空间。届时,登上游轮的广大青少年、教师和家长们,在享受惬意海上旅行的同时,更能近距离领略艺术名家、书家的笔墨风采。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从小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文脉之源、文明之始”,感受甲骨文所承载的千年历史与智慧。
未来,我们也希望在文化艺术界领导和艺术家们的悉心指导下,充分发挥游轮的平台优势,将爱达·魔都号打造成“文化之船、艺术之船、交流之船、友谊之船”。同时,我们也期待能与中国秦文研究会、相关协会和组织,以及今天一同接受甲骨文书法作品捐赠的各单位紧密携手,相互支持,形成强大合力。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共同为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北京化工大学原副校长、老教授协会会长、教授丁巨元,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图书馆原书记张晓丰:
有幸参加这次活动,感觉满满的正能量,特别是在研讨会上诸多专家的发言,对如何更好的传承我国书法艺术,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溯古通今活动在诸位专家的助力下,已经迈出了很好的一步,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不少硕果。观看到很多学员的作品,有些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目前做好中国书法普及与传承,需多管齐下。但重点是应该放在中小学校,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将书法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千千万万的学生,使他们产生兴趣;为此就要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中小学书法老师。目前有比较好的基础是很多高校都设有书法专业,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恰恰是书法老师的来源渠道。溯古通今等社会文化机构可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下,特别是针对书法教师队伍举办各种书法讲座、组织展览,参加专业培训与学术研讨,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和书法技能;同时建立严格的书法教师资格考核与认证体系,对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确保教师质量,激励老师提升专业水平。
面向社会,溯古通今文化机构也可以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书法知识与创作过程;鼓励书法家走进基层,示范指导,让书法融入大众生活,激发全社会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传承热情。建议该活动争取文旅部、教育部作为指导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其它协会作为组织单位,提升活动权威性与影响力。捐赠作品环节很重要,需要对捐赠作品质量经过机构认定,确保收藏单位宣传展示的质量。书法展览要公开征稿评比,确保展览质量,与活动相适应,提升活动影响力。未来,书法工程活动也可在书法名胜古迹的保护与修复中发挥作用。
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代表刘佳波:
非常感谢主办方此次的书法作品的无偿捐赠,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也是对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坚持打造“南洞艺谷”品牌的认可。
用甲骨文这样古老文字进行艺术创作,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活动开幕现场和整场展览上,也看得出主办方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地成功。
此次接受捐赠的作品,将长期陈列在我们的乡村艺术馆中,给游客和村民普及书法创作知识,也为增强新建村的文化厚度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期待这样的活动能到舟山来举行,到新建村来走走看看,共同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努力。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校长关祥祖:
今日承蒙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组委会捐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甲骨文作品”,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全体师生深感这份馈赠的文化重量——甲骨文以千年契刻的文明基因,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时代价值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我校德育工作的肯定,更赋予传统文化育人的全新使命。
我校将以“书法进校园”为载体,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立体化实践体系:开设“甲骨文里的价值观”特色课程,通过“象形析义”解读“诚信”“友善”等文字本源,让价值理念在汉字溯源中具象化;打造“笔墨传薪”主题展览,以甲骨文书法作品为媒介,将“自由、平等”等理念融入沉浸式文化体验;开展“师生共契”研学活动,通过篆刻实践、公益文创设计,让“敬业、爱国”精神转化为可触摸的教育实践。
此举不仅让核心价值观借由书法艺术“可视、可感、可践行”,更让青年在笔墨流转中理解:传统文明的基因密码与时代价值的精神内核,正以文字和书法为“桥”,在校园中完成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接力。我校定当以此为基,让核心价值观的笔墨之花绽放于育人沃土,为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贡献高校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省邳州市超时红军小学校长李小龙:
非常感谢“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组委会的盛情邀约,能够在2025年传统节日端午节,亲临现场见证此次书法工程的启动和捐赠仪式,倍感荣幸、深感震撼!聆听多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观赏200多幅主题鲜明、爱国情结浓厚的书法作品,受益良多,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脑海浮现着“力透万年尽国魂”的雄浑场景,内心也涌动着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铮铮誓言。的确,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系统文字,没有它的波涛点点、栩栩如生,就没有竹简和石刻的绵延不绝、挤压群雄,也没有近现代各派书法的笔走龙蛇、魅环宇宙。这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餐、书法盛宴,更是一次赋能中华文脉赓续的爱国行动。
红军小学建设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多次复信指导下成长壮大的。红军小学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读好书、写好字、育好人”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写字课堂教学中,经常把写好字和做好人结合起来。写字课我们会穿插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古文字蕴含着古人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红军小学孩子们的回信中所讲:“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爱国主义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完整的延续至今,除了地理环境、政治体制、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因素,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同化功能所具备的巨大生命力。
在中国文字的传承发展方面,我们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能够正确的尊重历史,善于考古,懂得感恩,重视传承,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中国秦文研究会和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顺应了文化进步发展的需求,通过溯古追根、互鉴开新,勇于探索一体化书法教育新体系,给未来的书法教育开了先河,指明了道路。这无论是在书法艺术领域还是在整体的文化建设方面都是伟大的贡献。
处高山之巅,可见大河奔涌;立群峰之上,方知长风浩荡。衷心祝愿中国秦文研究会和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在未来有更大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历史性贡献。
河北平山县河区河渠希望小学校长张春雷:
向学校捐赠甲骨文作品这一环节,意义重大且深远。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承载着上古先人的智慧与文化记忆。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所接受的甲骨文作品,不仅为学校增添了珍贵的文化藏品,更为师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宝贵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与发展,让古老的文字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注入文化动力。
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朝鲜族中学校长于清龙:
这次捐赠甲骨文作品活动,是一场极具文化深意的善举。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为朝鲜族学生提供了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窗口。
此次捐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以艺术形式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通过共同的文化符号拉近情感距离,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
这种“以文化滋养心灵,以公益传递温度”的实践,既彰显了文化自信,也为朝鲜族学生参与文物保护提供了新范式,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教育中的传承与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通用技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康养北京昌平区副总经理孙龙:
倍感荣幸接受邀请,并代表单位参加本次“传中华文脉 赋赓续动能”活动,祝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感谢主办方、协办方、支持方等单位辛苦付出!
甲骨文作为汉字源头,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此次捐赠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接力,能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甲骨文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厚度;能引导大众认识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文脉、文明的源头,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大众对古老文明的探索热情,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北京亿发百雅文化园总经理霍志军:
作为文化园负责人,亲历 “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深感这不仅是一场文化馈赠,更是一次文明传承的使命交接。当接过凝结着名家心血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时,指尖触碰的不只是墨香纸韵,更是三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镌刻在甲骨上的文字,通过书法艺术的转译,从考古标本蜕变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文化载体,恰如活动倡导的 “双溯古、双通今” 理念,在古今交融中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此次甲骨文作品走进文化园,对园区而言是珍贵的文化资源赋能。作为面向大众的文化传播平台,园区将以这批作品为核心,进一步策划“甲骨文书法艺术展”、“古文字研学课堂” 等系列活动,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走出博物馆,在园区的展陈空间内与现代生活对话。
尤其感动于活动中 “让甲骨文书法走进民间大众”的倡议, 这与文化园 “以文化人、以艺惠民”的定位高度契合,未来园区将依托作品构建“展览 + 教育 + 体验”的传播链条,让更多市民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读懂中华文明“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历史自信,真正实现文脉赓续从“殿堂”到“民间”的生动实践。
北京金茂万丽酒店经理高旭文:
参加“传中华文脉 赋赓续动能”活动,我深感震撼与振奋。此次活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传承中华文脉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连,意义深远。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书法作品或笔力雄健、或飘逸灵动,充分展现了溯古通今书法教学的卓越成果。甲骨文作品公益捐赠,更是让珍贵文化走进大众。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接力,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文脉的赓续贡献力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关键词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