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盘古艺术网![注册] [登录]

一个系统工程的范本

  http://www.artpangu.com   时间:2011-10-01 15:01:11    来源:盘古艺术网   点击:

作者:张世彦 

 

永乐宫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瑰瑾,已是我国艺术同人晋见顶礼的圣坛宝迹,更成为当今壁画家攀爬艺术高峰务必再三披阅研习的典册经籍。在络绎不绝的朝圣人群中,著名壁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曾洪流教授,作出了惊世骇俗的举动。上个世纪70-80年代,不仅多次拜谒甘肃、陕西、山西等地的寺观、洞窟、陵墓的古代壁画遗迹,还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永乐宫精心完成了临摹复制的巨幅画面,有一千平米之多。数量之大,在国内画家中,堪谓首屈一指。

 

北方内陆寺观的高堂宏宇中,酷暑严寒虽使人热汗浇身或敛手束脚,也不足以令艺术家对繁重的劳作稍有顾惮和些微迟疑。洪流先生虎背熊腰体魄健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诚属事实。但对绘画艺术笃爱之深,对先贤杰作的敬畏之心,又兼崇高事业的精诚感召念念在兹,报效社会的使命在身,以及他个人的超人毅力,等等精神因素,才是这长期的艰苦工作的动力资源。我与洪流先生各在南北修学治艺,相识甚晚却有同庚之谊。私下扪心自问也还勤奋,但看到他曾有如此规模的付出,和令人耳目灿然的钜制成果,就不免赧然汗出,自愧弗如。

 

面对先贤垂范青史的巨制鸿篇,洪流先生的付出远不止于体力消耗和意志拼搏。针对着永乐宫壁画的题材内容、人物身份、故事情节的诸种艺术创作细情,永乐宫的建筑格局,以及蕴涵于壁画和建筑之中的道教文化等,查寻并细读了大量各种史籍文献和图版资料,还作了详尽的文案记录,留存底挡。探究并掌握这些壁画自身的和外围的一切学问知识,才能客观地、整体而细致入微地理喻永乐宫壁画艺术的内涵真髓。这是作好壁画临摹复制的不可缺少的理性学识准备。这些事先的案头工作,向我们明示了洪流教授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方法。

 

洪流先生本是中国画科班出身。在学生期间就有严格训练,早已具备传统工笔重彩画的雄强基本功。但在抚临之前,又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作热身准备。反复练习用大笔拉长线,画圆弧。像个初学绘画的青年一样恭敬小心地作最基础的磨练。惟恐在巨大幅面的正式作业中,行笔时,指力、腕力、肘力、臂力、背力、腰力、腿力偶有不逮,致使贯通心手之间酣畅淋漓的浩然真气稍见阻滞。如此,画面上就难免产生败笔差误,造成污损。这对于经典名作的虔诚崇拜者而言,时间、材料的浪费还是小事,要紧的是,污损了画面无疑要视为对先贤的亵渎不恭,这是他决不能掉以轻心和宽容自己的。

 

像任何一位对一切绘画技艺都有浓烈兴致的画家一样,洪流先生对永乐宫壁画中古人的线描功力和能量产生了几近崇拜的热切情愫,还以学者的态度和方法作了深刻的研究,得到了准确的领会理解。这些铺天盖地满墙生风的线描,闳伟壮阔,显示出中国绘画艺术传统手段的特有精华和高远定位。线型的粗细长短、方圆转折,行笔的疾徐滑涩、提压顿挫,用以表现画中不同对象的各种质感、情态、运动,恰倒好处而赏心悦目。更有线群组织排比的疏密交错、繁简相依,在全画中形成跌宕起伏的优美节奏。画面上所呈现出的丰富而强烈的此种线描魅力,给予墙前读者的感染和冲击,难以在世界艺术的圣坛中找到比肩并立的另例。洪流先生的文本总结,帮我们深化了对永乐宫壁画线描的认识。

 

传统工笔重彩画中,水色其底、石色其表,以及水石交互罩盖的基本方法,在永乐宫壁画中,以渲染、分染、烘染、套染、重染和套彩、填彩、堆彩、平涂等法,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以硬质墙壁为载体的壁画,十分有利于在最表层实施沥粉和贴金、堆金、剥金之法,画面因此顿现其他场合中少见的富丽华贵之辉煌气象。三清殿里,在青绿为主的冷灰色调的全局中,以两块耀眼的大红大绿实现主体形象的突出,旁侧四周则有各色阶层次的相间衬托、呼应唱和的诸多精微处理。各色相的主从关系职守明确,各在其位,各逞其能。古代壁画大师从色彩的角度驾驭庞大而繁杂的画面空间的超拔能力,也都在洪流先生的洞明省察和悉数领略之中。

 

洪流先生的这些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当然是对临摹复制作业顺利成功的最为实在而直接的支持。我在读到了此画集诸多图片并亲睹临摹精品实物的同时,曾得知洪流先生多年来自己还完成了数量很大的壁画创作。其题材内容、主题立意、形色处理,都与当代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方向紧密契合。但各幅画面中,壮阔恢弘的空间气势,密实刚健的线条排列,以及堂皇沉着的敷彩设色,与永乐宫壁画比较,貌虽不合,神却不离。就连他的数量颇巨的木雕作品,脱真变形已经相当越距,若对其中各部位结构细节和抽象机理之疏密布置、走向安排,细作剖析,便会发现其实也与永乐宫壁画的线描组织有着融会贯通的深层联系。血缘之亲的隐约透露,既洋溢出中华艺术香烟长燃缭绕不断的喜悦,也反映了洪流先生撷采传统精华时机智巧妙的用心和深入程度。不着外部形迹,只在内里规律上暗通款曲,这是可以意会却不易言传的高层次大手笔。古典精华是继续前行的出发点,决定了创作进程的文化方位和成果的高度、厚度;古典精华也是开发新境的明赫信实的后坐点,背向清楚,可有的放矢,可避免因莽撞蛮干而重蹈前人旧辙。艺术创作实践中,向传统高度借力,直取其显性优质之处改组进全新范畴,自然会尽得驻立巨人肩膀之利;而回坐传统,激活并焕发出自家当下生猛的原创潜力,则是作品产生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和高层次价值的根基。这样的演进程序,值得趋时进取中的艺术青年加以注意,并引发思考。

 

从阅读文献,研究本体和外围的各种因缘联系开始;到面对墙上壁画实体研究它的选材立意、构图形色的艺术特征和手法;到事先的练笔;到临摹复制作业的实际操演和顺利完成;最后,又落足于移徙经典作品的精妙绝伦之处于自己的艺术实践中。终于全线取胜,功德圆满。

 

这个过程,不是个简单的由先及后的单向线性运动。它可以是两三个单项同时进行。事先练笔时,兼作文献研读和壁画技艺的探索。读和画一起操作,不在同一层面也非同一性质的各单项同时展开,必有思辨和激情的互补调剂,促使各单项的修练求成产生增效的正面结果。临摹稿本用于教学,以身家个人的汗马之功解脱学生众人的长途跋涉条件简陋之苦,诚为一端之利,却还更有学术上的收益不可明白计量。临摹、教学与研究、创作各单项的网状交叉流通方式,汇集融合、碰撞冲击之中,新的闪耀、新的能量崭然发生,必导致教学相长、创研互进。

 

这个过程,还可能包含着各单项之间顺逆往返的回馈交互作用。临摹作业的实际操作中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自然会深化甚或调整事先文献阅读、技艺研究的所得印象,从而使原先的文本结论周到完善起来。及至后来,洪流先生进行新壁画的独立创作时,回溯起永乐宫壁画临摹所得,倚重并择取其中至珍成分的举动,正在情理之中;或者前人精华竟已谙熟在心,并蝉蜕蝶化为脑库中的自家智慧,用时只须信手拈来,无须苦寻而自然逸出,更是得其所哉。这都能使自己的作品以出神入化之机宜,获得最终的充实丰满。这时的回馈,已经进入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更深层面,因而更具有认识和实践的价值。

 

浸透了艺术智慧的这种自觉的实践,显然已经构成了一个由诸多持续进行的单项作网状交叉和顺逆往返运动的饱满而周密的系统工程。这是一套良性循环的多维互动系统。它经得起多方验证。洪流先生的经历,不是游离于常规之外可遇不可求的孤例。别的艺术家,甚至我本人,也有过类似的亲身体悟和不凡收获,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为这套系统提供实例佐证。洪流先生营建的这个借助传统精华提升自己创作水平的系统工程,程序完备而实效昭著,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了一个虽是个案却有普世价值的范本。令人钦佩,令人艳羡。

 

洪流先生年近古稀,至今仍是身轻体健,谈笑风生,思维活络。这显然是他桑榆年华更上层楼的吉兆。这里,恭谨寄托以如斯之诚挚祝福和殷殷期盼。

 

2007-07-16

作者:张世彦   责任编辑:感悟
分享到:

关键词TAG:系统工程

----------------------------------
网站合作:web@artpangu.com 艺术新闻/展览投稿:info@artpangu.com 拍卖新闻:pm@artpangu.com
Copyright ©2010-2013 盘古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4049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6487号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