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盘古艺术网![注册] [登录]

美国著名作家深度解读蒙娜丽莎(2)

  http://www.artpangu.com   时间:2018-08-09 17:38:33    来源:新浪   点击:

  也许列奥纳多接受这项委托的一个原因是两家的世交。但是,我怀疑列奥纳多决定画丽莎·德尔·焦孔多的主要原因是他想为她画像。因为她鲜为人知,不是显赫的贵族或贵族的情妇,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她。无需迎合或者听命于有权有势的赞助人。最重要的是,她美丽迷人,而且她的笑容很有诱惑力。

  作品

  说起《蒙娜丽莎》的神秘魅力,要从列奥纳多准备画板时开始。这块有细纹理的画板取材于一棵杨树树干的中间部分,尺寸大于家中通常摆放的肖像,列奥纳多在上面涂了一层铅白色的厚底漆,而不是更常见的石膏粉、白垩和白色颜料的混合物。他知道底漆能更好地反射光线,这样光线就可以穿过多层半透明薄釉,从而增强景深、光亮感和立体感。

  有些光线穿过釉层照在了底漆上,然后又被白色的底漆反射回来。于是,表面颜料反射的光线和从画面深处折返的光线彼此交织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就让人物造型产生了一种不断变化和难以捉摸的微妙效果:她的脸颊轮廓和微笑由柔和的色调过渡塑造而成,上面看起来蒙着多重釉层,而且随着房间内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变化,它们也在不断变化。这幅画因此活灵活现。

  就像15世纪的荷兰画家——比如扬·凡·艾克——那样,列奥纳多将很小比例的颜料掺入油中作为釉料。对于丽莎脸上的阴影,他开创性地使用了一种铁锰混合物制作的焦棕色颜料,这种颜料吸油性很好。

  他上色的笔触极为细腻,几乎难以察觉,随着时间推移,他反复涂抹,最多可达30层,每层都很薄。据2010年发表的一项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显示,“蒙娜丽莎脸颊的粉色基底上涂有棕色的釉料,这些釉料的厚度从只有2~5微米一直平滑过渡到阴影最深处的30微米左右”。此项分析还显示画家上釉时故意使用了不规则的笔法,这样皮肤的纹理看上去会更逼真。

  列奥纳多笔下的丽莎坐在一道凉廊上,凉廊的柱基在画面边,但是很难辨认出来;她的双手在前景处交叠,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她的身体——特别是她的双手——感觉与我们异常接近,而起伏的群山后退至遥远而朦胧的远方。一项对底图的分析显示,最初列奥纳多把她的左手画成抓着椅子的扶手,好像马上就要起身似的,不过后来又改了主意。尽管如此,她仍呈现出一种动态,似乎我们刚好碰上她转身的瞬间,就好像我们刚走进凉廊就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的身体微微扭转,她的头转过来直视着我们,冲我们微笑。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列奥纳多一直沉浸在对光线、阴影和光学的研究中。在一段笔记中,他写到了肖像的用光,他分析的结论与丽莎脸上的光线设定如出一辙:“如果你想画一幅肖像,要选择在天气阴沉或者黄昏的时候。注意观察黄昏和天气阴沉时街上男男女女的面庞,看看他们的脸庞显得多么柔和精致。”

  在《蒙娜丽莎》中,他让光线从稍稍偏左的高处射入。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不得不耍点儿花招,但是他做得很巧妙,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从柱子来判断,丽莎所在的凉廊是有房顶的;因此,光线本应该来自她背后的风景。可是,她身上的光照来自正面。也许我们应该设想凉廊的侧面是开放式的,不过即便如此,依然无法解释全部光效。这应该是一种人为的安排,列奥纳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用他娴熟的阴影技法来呈现他想要的轮廓和造型。在《蒙娜丽莎》中,他对光学和曲面物体上光照规律的应用如此杰出和令人信服,以至于让人很难察觉他的小把戏。

  关于丽莎脸上的光线,还有一点反常之处。列奥纳多在他的光学笔记中研究过光线变强时瞳孔收缩所需的时间。在《音乐家肖像》中,人物的两个瞳孔大小不一,这不仅让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感,也符合列奥纳多在那幅画中使用的明亮光线。在《蒙娜丽莎》中,她右眼的瞳孔稍大。但是右眼更直接地朝向她右侧的光源(即使在她转身之前也是如此),因此右眼的瞳孔应该较小才对。难道这也像《救世主》中没有折射的水晶球一样是个失误吗?或者是某种巧妙的招数?20%的人会出现瞳孔不等的生理现象,列奥纳多是否敏锐地观察到丽莎也是其中一例?又或者他知道快乐也会让瞳孔扩张,所以一侧瞳孔比对侧扩张更快是说明丽莎很高兴看到我们吗?

  对于一个如此微小且可能无关紧要的细节,我们也许又一次小题大做了。不妨称此为列奥纳多效应,因为他的观察能力如此敏锐,所以哪怕他的画作中有一点儿不起眼的反常之处——比如大小不等的瞳孔——都会让我们绞尽脑汁地猜度他的所见所想,当然有时可能是过度解读。如果是这样的话,反倒是一件好事。只要接近他的作品,观看者就会被激发去观察自然中的小细节——比如瞳孔放大的原因——并重拾对它们的好奇感。列奥纳多想要关注每一个细节,这也启发我们去效仿。

  另外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是丽莎究竟有没有眉毛。在瓦萨里的溢美之词中,他对丽莎的眉毛尤其不吝赞美:“因为他已经画过毛发从皮肤中长出的样子,所以眉毛疏密有致,随着毛孔卷曲,再自然不过。”乍看上去,这段描述似乎既体现出瓦萨里热切的赞美之心,又说明了列奥纳多将艺术、观察与解剖学融为一体的卓越能力,可是我们看到的《蒙娜丽莎》没有眉毛。事实上,1625年对此画的一段记述中指出,“这位女士在其他方面都很美,就是几乎没有眉毛”。由此引发了一些牵强的理论,这些理论认为,现存于卢浮宫的这幅画作与瓦萨里看到的不是同一件作品。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霏霏
分享到:
网站合作:web@artpangu.com 艺术新闻/展览投稿:info@artpangu.com 拍卖新闻:pm@artpangu.com
Copyright ©2010-2013 盘古艺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4402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6487号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