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托·贾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自1966年去世至今逾半个世纪,他的魅力依旧,创作力令人充满遐想。今年6月,巴黎新建的贾科梅蒂博物馆开幕,几乎在同时,大洋彼岸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为贾科梅蒂举行大展,作为博物馆和拍卖行的宠儿,却被哲学家尚-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认为有一张“远古”的脸。他满腔忧郁,听天由命,他和好友贝克特(Samuel Beckett)一样,明白到一切艺术追求最终必然失败。
阿尔伯托·贾科梅蒂最后的肖像,1965年摄于他的工作室,匈牙利摄影师布拉赛贾科梅蒂是二十世纪首屈一指的艺术家群体的一员,他们本身跟自己的作品一样成为了清晰易认的标志。贾科梅蒂自1966年去世至今逾半个世纪,他的魅力依旧,创作力令人充满遐想。他和毕加索一样,在众人的想象中俨如一个神话。从已故的弗朗西斯·培根,到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雷贝卡·瓦伦、萨拉·卢卡斯,贾科梅蒂的作品影响过许多杰出艺术家。他一直是博物馆馆长们的宠儿;每逢有他的作品展,入场人数肯定爆满。去年,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贾科梅蒂回顾展;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亦循此路,6月8日至9月12日“贾科梅蒂”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行的“贾科梅蒂”展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古根海姆博物馆于在纽约第五大道前的临时区域举行了博物馆首次贾科梅蒂的作品展,并将其重要作品列入博物馆收藏。1974年在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圆形大厅再次举行了贾科梅蒂回顾展以审视了这位杰出的现代主义者。贾科梅蒂的作品以独特而闻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和痛苦之后,贾科梅蒂创作的一系列拉长的站立的女性,跨步的男性和富有表现力的半身像。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贾科梅蒂”展然而,贾科梅蒂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他的创作跨越了几十年和各种媒介,早期作品揭示了他对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非洲等地艺术的热衷。此外,贾科梅蒂的绘画也反映了他对雕塑中人体的不断研究,他努力捕捉人类的本质,在战争年代之前以许多口袋大小的人物头像探索空间和视角,这对他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贾科梅蒂工作室中的石膏雕塑也是展览的一个特别焦点,此外记录他与古根海姆以及纽约的关系的历史照片也一起展出。
贾科梅蒂,坐着的男子,1949同在今年6月,由贾科梅蒂的遗孀安妮特的遗产组成的贾科梅蒂基金会在巴黎新建的贾科梅蒂博物馆开幕。
巴黎新建的贾科梅蒂博物馆这间永久博物馆的重建过程艰巨复杂,馆内复原了贾科梅蒂在rueHippolyte-Maindron 46 号的工作室,还有原址的石膏作品和彩色壁画,它们皆非常脆弱易损。贾科梅蒂在1926年末迁入上址,他本来早可以负担更好的工作室,但他一直没有迁离,直至他四十年后去世。贾科梅蒂曾经说,名成利就的最佳着装,就是毋须再忧心袜子是否有穿洞。
1965年,工作中的贾科梅蒂1960年代,匈牙利摄影师布拉赛为贾科梅蒂拍摄了一辑令人难忘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巴黎蒙帕纳斯的贾科梅蒂工作室,环境脏乱。贾科梅蒂的表情严肃专注,深邃的目光似乎足以把他那些瘦骨嶙峋的人像进一步削皮剔骨。他满腔忧郁,听天由命,因为他和好友贝克特(Samuel Beckett)一样,明白到一切艺术追求最终必然失败。镜头下当然还有贾科梅蒂的作品:一眼就能辨认出的行走中的男人和女人,一个个瘦削如木签;有些伸出手指,有些只是站着,彷佛是从坟墓里走出来探视四周的幽灵。